大洋网报道,今年8月5日起,广州市中山大道-天府路交叉口东往西BRT车道改造为“可变车道”,东往东掉头车允许进入BRT车道变身的“可变车道”完成掉头。这一举措,令路口通行效率明显提升,路口拥堵状况明显改善。
腻害了WORD大广州!作为市内首个“借道掉头”的成功案例,中山大道-天府路交叉口到底有何与众不同?又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让黑板报君带大家来一探究竟吧!
路口概况
中山大道-天府路交叉口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南部,为该区域重要的交通节点,高峰期交通压力较大。中山大道高峰时段双向交通量超过6000pcu/h,天府路为连接中山大道和黄埔大道的重要城市次干道,双向4车道。中山大道(西→东)从中山立交桥到天府路路段是被媒体报道的十大常发拥堵路段之一,已成为广州缓堵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图1 中山大道-天府路交叉口地理位置
中山大道-天府路交叉口东西方向最内侧为BRT专用车道,由专用直行箭头灯控制,往东400米为“上社站”,往西400米为“华景站”;西进口掉头位为右侧前置掉头;优化前信号控制方案为四相位放行,路口信号周期变化范围为95秒到115秒,根据车流量自适应变化。路口渠化与放行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2 中山大道-天府路渠化示意图(优化前)
图3 中山大道-天府路相位放行方案(优化前)
存在问题
高峰时段中山大道-天府路口东进口车流量较大,掉头及左转车辆较多(包括较多公交车),掉头车辆常被左转排队车辆阻挡,导致掉头车辆无法在绿灯通行时间内通过,常发交通拥堵。掉头车辆滞留路口,影响了东往西方向车流疏散,严重时车辆排队容易排至BRT车站的位置,导致路段拥堵延时指数较高,早晚高峰时段持续时间长。
图4 东进口左转及掉头车互相阻挡
图5 高峰时段东进口排队超过BRT车站
图6 工作日路段拥堵延时指数(优化前)
优化措施
1、借用BRT车道约65米作为“可变车道”,允许掉头车辆在BRT车辆清空后,借用“可变车道”行驶完成掉头,其他进口车道保持不变。配套BRT专用信号灯、LED显示屏、指示牌等;
图7 东进口交通组织示意图(优化后)
图8 东进口灯具及指示牌设置(优化后)
2、重新设计相位方案,充分考虑“可变车道”的清空时间及保障BRT车辆绿灯放行时间:中山大道天府路口为SCATS系统控制,主要使用了“灯组早切断”、“灯组迟启动”及“灯组在相位开始时结束”等特殊设置。
优化后的路口渠化示意图及相位放行方案如下:
图9 中山大道-天府路渠化示意图(优化后)
图10 中山大道-天府路相位放行方案(优化后)
3、相位配时方案:路口信号周期变化范围95秒到120秒,根据车流量自适应变化。其中A相36%,B相24秒,C相20秒,D相17秒,E相16秒。各相位配时设置巧妙,既保障了各相位由于特殊设置所需要的时间,也保障了BRT车辆通行时间及南进口左转时间。
优化效果
东进口实施“借道掉头”的措施后,提高了掉头车通行能力,较好地缓解了左转车与掉头车互相阻碍的现象,显著地降低了车辆延误,其中左转专用车道服务水平由D级上升为C级,东进口的车辆排队秩序得到改善:
1、交通运行情况:降低了排队长度;改善了车辆运行秩序;提高了车道利用率。
图11 东进口晚高峰排队情况对比
2、拥堵指数:早晚高峰拥堵指数下降,尤其晚高峰更为明显;2017年7月和8月的日均拥堵指数均比优化前低,效果明显。
图12 优化前后工作日小时拥堵指数对比
图13 优化前后日均拥堵指数对比
2、评价指标:掉头车辆通行能力明显提高;高峰期掉头车辆通过量增大;左转专用车道服务水平由D级上升为C级。
表1 优化前后东进口各指标对比
看到这里,老司机们不禁会问:方案是看懂了,那到底怎么走?莫方,请看下面的视频指示——
视频1 红屏禁止借道
视频2 绿屏允许借道
案例小结
中山大道天府路口的“借道掉头”案例,主要借用了一段BRT车道给掉头车辆使用,有效地分离左转与掉头车辆。相位放行方式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可变车道的清空,并且需要对何时能够进入可变车道做出明确的指示。本案例中同时使用了电子显示屏及指示牌,指示清晰、明确,使初次接触借道行驶的广州司机们接受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