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关键路口、相位差
一般情况下,不停车一次性通过6个以上的路口已经算上比较不容易的事儿了。近日,就在永川,有这样一条路,车辆不停车一次性可通过13个路口,并且双向效果都如此!有视频有真相–
究竟怎么做到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揭秘!
一、路口概况
文昌东路-和畅大道-一环路为重庆永川区外环道路,道路两侧设有人行道路,且种有绿化树,是永川的景观道路。
在本案例中,协调的路段为博物馆路口至啤酒厂路口,全长9421米,共计13个路口,道路为双向6-8车道,基础交通设施完善,道路限速平均为60-70km/h。
其中博物馆路口-祥龙路路口为双黄线分隔,祥龙路路口-观音山路口为绿化带分隔,观音山路口-啤酒厂路口为双黄线分隔。
图1 协调路段13个路口分布图
表1 13个路口情况表
二、存在问题
各路口间没有实施协调控制;路段停车次数多、等待时间长。
该路段全长达9421米,且路口间距最远的达到2399米,这对速度控制、相位差设置要求较高。根据测试结果统计:
博物馆路口往啤酒厂路口平均停车次数为6次、平均行程时间为746s,且红灯等待时间就长达160s,超过行程时间的22%;
啤酒厂路口往博物馆路口平均停车次数为5次、平均行程时间为773s,而红灯等待时间长达196s,超过行程时间的25%。
路段停车次数较多,市民出行体验较差。
三、优化方案
1.统一公共周期
通过调研,路段关键交叉路口为观音山路口,因为观音山路口涉及到南北兴龙大道方向的绿路协调,尽量避免进行时间、周期上的调整。
因此以观音山路口周期103s为协调路段的统一周期。
2.配合协调方案设计调整相位
原路口方案多为双直双左控制方式,不利于协调方案设计。
在不影响路口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协调方向搭接相位,对路口进行相位相序的调整,以达到双向绿波效果最优化。
3.精细设计协调速度
为了切合实际情况,攻城狮在设计协调方案时,多次对该路口进行跟车测试、调研,以满足车辆的实际速度需求。
图2 协调速度示意图
4.协调时距图,确定相位差。
利用绿波带计算软件,对外环路的平峰时段进行双向协调控制方案设计。由于观音山路口为纵横绿路交叉口,故定位关键交叉口,以它的相位差为基准,向两边进行相位差推导。
其中啤酒厂路口-观音山路口带宽约21s(合计2个路口,协调方向总放行时长21s),红河南路路口-祥龙路路口带宽约30s(合计8个路口),祥龙路路口-博物馆路口带宽约24s(合计3个路口),全程平均带宽约21s。
图3 外环协调路段时距图
四、优化效果
通过本次优化,博物馆路口-啤酒厂路口由北向南方向行程时间节省158s,平均行驶速度提高约32%,停车次数由6次降低为0次,优化率达到100%。
啤酒厂路口-博物馆路口由南往北方向行程时间节省196s,平均行驶速度提高约40%,停车次数由5次降低为0次,优化率达到100%。
五、案例小结
本案例设计路段较长、涉及路口较多,考虑因素较广。在多次实地调研、不断测试数据分析及微调下,通过调整部分路口相位相序、调整配时方案、合理利用相位搭接等,最终实现了车辆不停车通过的绿路协调效果,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节省了市民的出行时间。
Ps:未来随着交通流量不断变化,绿路协调将会受到多方面影响,信号优化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后期将持续对该道路协调效果进行跟踪维护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