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
点评专家:洪波
案例来源:重庆两江项目
关键词:单向环形绿路、绝对相位差
该案例是一个单向环形绿路,针对的应用场景是设置了单行的住宅小区或者商圈周边道路,设置实施绿路后能加快该片区的微循环效率。该案例绿路方案计算要注意的是首尾路口为同一路口,根据控制目标不同,协调相位是可以不同的,具体详见本案例内容。
路段概况
枫林秀水小区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住宅聚集性区域水晶郦城片区,其北为洪湖西路(东向西单行道)、西为青枫南路(北向南单行道)、南为锦橙路(西向东单行道)、东为西湖路(南向北单行道)。四个路段呈环形围绕枫林秀水小区,四路段全长约1.1公里。由于该区域均为单行道,车辆在此地出行受限,所以主要车流量在此区域内呈逆时针绕行。各路口间距较短且车辆停车次数较多,已严重影响区域整体通行效率及驾驶人行车舒适度。
存在问题
1.路口缺少绿波协调控制,车流通行连续性差,平均停车次数1.6次,实际行程时间为169s(2min49s),行车舒适性较差。
2.因环形区域内均为单行道,道路设置条件无法满足部分车辆通行需求,经过该区域时大部分车流需绕行,故该区域内逆时针左转车流量较大。
表1 路口巡查数据
3.星光小学上下学时段青枫南路接送车辆较多,路边违停较为严重,上下学时段绿波协调控制效果易受影响。
4.环形绿波设计时需要特殊的基点路口放行方式,需重新设计放行方式,且制作绿路时需满足:
(1)零点路口与终点路口为同一路口;
(2)零点路口与终点路口的绝对相位差相同。(在设计绿波方案时,因零点路口与终点路口为同一路口,时距图中两个路口的时间轴需一致)
优化思路
1.由于早晚高峰时段星光小学接送车辆对绿波效果影响较大,故早晚高峰放弃协调优化,保留原单点优化的优化策略。只选择9:30-15:30平峰时段设置绿波协调控制方案。通过统一各路口周期,设置相位差的方式完成顺时针单向环形绿波,减少停车次数,提升驾驶人行车舒适性。
2.结合车流量及道路条件综合分析后,选择洪湖西路-西湖路路口作为环形绿路的零点路口与终点路口,一是枫林秀水区域外车流量主要来源于该路口东方向。二是该路口西进口车道数可满足东直行与南左转汇流合放不发生冲突,并通过汇流合放将绿路形成闭环。即在绿波方案设计时,零点路口与终点路口的协调相位存在重合部分,从而使零点路口的东进口来车可以一路绿波行驶完整个环形区域。
优化方案
1.调研路口条件及行程车速
通过高德地图测距、视频巡查及跟车测试得出协调路段各路段长度、平均行程车速。
2.重新设置平峰方案
重新设计洪湖西路-西湖路路口平峰方案,于原B相位增加南进口左转,使东进口直行与南进口左转处于同一相位,并在保障行人过街时间的前提下缩短原A、B相位东进口单放及南进口单放时间,增加合放时间以增大绿波带宽。
3.统一各路口周期及时段
根据区域交通现状,在原各方向绿信比基本保持不变,并考虑通行时间需与交通流量相匹配的设计前提下,统一各路口平峰周期为85s,平峰时段为9:30-15:30。
表2 原路口放行方式及时长
表3 现路口放行方式及时长
4.使用绿波平台设计绿波方案
根据调研数据和路段实际平均车速,考虑路口转弯车辆减速、路段平峰车流量等因素,设计环形单向绿波方案。
平峰时段,枫林秀水小区区域主要车流量来自洪湖西路-西湖路路口东进口方向,因此,以东进口直行为绿路基点进行设计,并使洪湖西路-西湖路路口首尾绝对相位差相同,最终设计绿路带宽14s。
优化效果
优化后,洪湖西路西湖路至青枫南路路段车流连续且无排队现象,绿路协调优化效果显著。
枫林秀水区域环形绿波协调方案实施后,优化后平峰时段区域停车次数由1.6次减少为0.5次,行程时间由169s降低至129s,行程时间减少40s,绿灯到达率提升0.4。环形绿波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区域整体通行效率。
表4 优化前后区域整体对比
枫林秀水区域拥堵指数由优化前1.63降低至1.33,同比下降18%,平均车速由25.0km/h提高到30.5km/h,同比上升21.95%。
案例小结
环形绿波协调优化适用于车流在区域内呈循环态势的情况,难点在于零点路口与终点路口相同。在本次协调优化中,找到进入枫林秀水环形区域的主要车流量方向,在零点路口设计合放相位将绿路形成闭环,并保持零点路口与终点路口相位差相同,以此进行环形绿波协调优化设计。本次优化提高了区域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驾驶人驾驶舒适度,让市民在夏天感受到信号配时优化带来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