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
点评专家:姚健威
案例来源:汕头项目
关键词:路口微改造、配时精细化、相序调整
该案例路口由于周边道路施工导致车流增加,出现车流量与道路资源供需不平衡情况,经工程师研究发现道路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下,通过重新调整进出口车道分配,同时根据各时段车流变化设计控制方式,使拥堵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路段概况
长江-天山路口位于汕头市龙湖区长江路与天山路交汇处,西北侧临近合胜百货及新一城商业区,西南侧为城中村,路口周边住宅区较多,高峰期间人车流量较大。晚高峰,长江-天山路口各进口车流量饱和,南北进口拥堵情况尤为明显。
由于北侧黄河路道路施工,高峰期间黄河路通行受阻,车辆多往天山路进行绕行,而长江-天山路口北进口为练江路与天山路交汇处,车流量汇集加剧北进口拥堵。




存在问题
1.南进口通行秩序混乱
晚高峰南进口车流量较大,整体排队较长,排队车辆需停车3-4次才能通过路口。同时,由于右转车辆不受灯控,且路口非机动车较多,当非机动车滞留右转车道时,容易阻挡右转车辆通行。在南进口流量增大的情况下,高峰期间拥堵情况加剧。

2.北进口通行能力不足
晚高峰时段,受黄河路施工影响,黄河路车辆大多绕行长江路。同时,支路练江路车辆右转汇入北进口,车流量激增,长江-天山路口北进口通行能力不足,导致车辆需排队3-4次才能通过路口,整体通行体验不佳。
目前长江-天山路口北出口车流量较小,但北进口通行拥堵明显,车道设置已不适应与日俱增的交通流量,亟需改造升级。

优化思路
考虑到路口存在的问题,攻城狮决定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方面,重新规划南北进口车道,增加进口车道数量,提高南北进口通行能力,减少南北进口排队长度。另一方面,调整路口的放行方式,减少南北进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行驶冲突。
优化方案
1.展宽左转车道、调整南北进口车道
- 合并原南北进口两条摩托车道为右转机动车道,保留一条非机动车道,并调整原直右车道为直行车道;
- 挪移隔离栏,调整原一条出口道为左转进口道;
- 重新规划车道,南北进口由原来的“3进3出6车道”调整为“5进2出7车道”(3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调整为5条机动车道1条非机动车道。

2.调整南北进口放行方式和配时

根据早晚高峰时段路口流量流向分析,对路口放行方式进行重新调整,新增南北直行对放相位及南北左转对放相位,将原各进口单放的放行方式调整为南北向对向直行对向左转分开放行,东西进口放行方式不变。
同时根据各车道车流量变化情况,重新对南北向直行及左转通行时间进行调整;受早晚高峰南北进口的潮汐现象影响,加入早高峰时段南进口单放搭接相位及晚高峰时段北进口单放搭接相位。


优化效果
1.南进口通行秩序提高
通过南北向单放相序,调整为南北向对向直行对向左转分开放行,解决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提高南北向通行秩序。

2.南北进口拥堵情况改善
通过对路口车道进行精细化调整,增设南北进口各一条左转和右转车道,提升高峰期间南北进口左转及右转车辆通行能力,同时通过配时调整,改善了南北进口拥堵情况,减少路段高峰期间南北向停车次数及排队长度,提升整体通行体验。

3.路口整体通行能力提高

经晚高峰实地车流量调研,调整后南、北进口通行能力较优化前有显著提升,其中南进口直行放行车辆由原1068pcu/h提升至1377pcu/h,左转放行车辆由原324pcu/h提升至567pcu/h;北进口直行放行车辆由原1167pcu/h提升至1418pcu/h,左转放行车辆由原510pcu/h提升至876pcu/h,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提高38%。
案例小结
长江-天山路口是汕头中心城区长江路与天山路两条主干道的交汇点,交通压力较大。本案例中,攻狮城因地制宜,通过调整车道数、相位控制方式及精细化配时来进行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了路口拥堵问题,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