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
点评专家:毛球华
案例来源:平遥项目
关键词:多路口、双向绿波、精细化设置
案例根据绿波设计原理,在一符合条件的路段上采集路口间距和平均车速等数据,确定合适的相位差,确认最佳公共信号周期,使在上游路口绿灯启亮后开出的车辆可刚好在下游路口绿灯启亮时到达,将一条干道上的相关路口进行协调控制形成绿波带。
该案例将绿波原理进行有效拓展,设计出交叉绿波带。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了绿波带的应用。
路段概况
顺城路位于平遥县商业区周边,北侧直通平遥火车站,日常车流量较大,沿线有一所学校,上下学期间,接送车辆较多。
曙光街与顺城路相交,曙光街道路东侧连接高速路,是承载城区东西向交通流的主干道。由于曙光街沿线分布众多住宅小区、行政单位,市民各时段出行需求大,道路通行压力较大。
存在问题
顺城路、曙光街各路口之间缺少绿波协调控制,车流通行连续性差,顺城路平均停车次数5次,曙光街平均停车次数4次,市民出行体验差。
优化思路
本次区域协调为两段路的相交协调控制,首先针对片区路段、路口进行整体调研分析,再根据现状路口之间距离、周期、通行条件等,完成纵向路段(顺城路)设计,再以顺城路-曙光街交叉口为零点路口,设计横向协调方案。
优化方案
1.优化前数据采集
本次采用试验车跟车法及路段实地测量法,对协调路段进行数据采集,采集数据包括路段长度、路口间距、旅行时间、红灯消散时间、总行程时间、停车次数等。
2.划分多时段绿波
根据全天车流量变化情况划分多时段绿波,高峰、平峰方案,并统一高峰各路口公共周期为130s,平峰各路口公共周期为85s。
3.使用绿波平台设计绿波方案
结合路段实际跟车调研数据,在满足各路口通行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路口停车次数、排队车辆消散时间等因素,设计双向绿波方案。
优化效果
交通工程师对优化前后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此协调区域内路段的通行效率均有所提升,从行车时间来看,优化前此区域总行程时间为1455s,优化后总行程时间为726s,优化率达50%,具体情况如下:
表1 协调优化前后数据对比
顺城路南往北方向优化对比:
顺城路北往南方向优化对比:
曙光街东往西方向优化对比:
曙光街西往东方向优化对比:
案例小结
在本案例中,平遥交警大队与交通工程师一起对平遥县城区内两条交叉路段进行分时段联动协调控制,实现了顺城路、曙光街一纵一横交叉型绿路协调控制效果,有效减少了行驶车辆的停车次数,提高了路段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