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
点评专家:赖城南
案例来源:汕头项目
关键词:微改造、提高安全性、车道功能优化、缓解汇流冲突
案例主要描述的是进口道与出口道数量不匹配引起的一系列拥堵问题,在不影响其它方向的前提下,将出口道调整为与进口道数量相同,并结合相位调整减少尾车冲突,很好地利用微型改造“挪动护栏”和相位优化,解决拥堵问题。
路口概况
长江-嵩山路口位于汕头市龙湖区西侧,毗邻金平区,是汕头市民来往金平区与龙湖区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路口附近分布学校及多个住宅区,日常交通需求较大。


存在问题
1.机非合流冲突,存在安全隐患早晚高峰各进口车流量大,且路口非机动车较多,东进口直行方向有机动车道2条及非机动车道1条,但西出口仅有2条车道,进出口道数量不匹配造成东往西方向机
非合流冲突现象尤为明显,特别是大型车辆通过路口时由于盲区的存在,非机动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出口道尾车消散不及时
早晚高峰东往西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大且受西出口道车道数不足影响,东往西直行尾车消散不及时滞留路口,在下一相位西全放时,西左转车流受滞留车辆影响较大,严重影响路口的通行秩序和效率。


3.路口放行方式不合理
路口采用先东西后南北的单口放行方式,尾车还没来得及消散完就放行下一相位,损失了下一相位车辆有效绿灯时间,通行效率低下,路口尾车冲突严重。

优化思路
考虑到路口所存在的问题,汕头交警支队和交通工程师决定从两方面进行优化。
重新规划车道,将原西进口展宽左转车道恢复为西出口道,提高东往西通行效率,减少机非冲突,提高非机动车安全系数;
调整路口的放行方式,减少西直行尾车与南进口车辆冲突、东左转尾车与西直行车辆冲突。
优化方案
1.重新规划西进、出口车道
通过重新规划车道,将西进出口由原来的4进2出调整为3进3出,减少东往西方向由于车道不匹配造成的尾车冲突,缓解西出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汇流冲突,特别是大型车辆与非机动车间的汇流冲突,提高过往车流通行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

2.调整路口放行方式,精细化配时
调整路口全天放行相序,采用顺时针的放行方式解决尾车冲突问题,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同时由于西进口展宽车道恢复为西出口道,西进口车道数减少,排队长度有微微增加(由于之前车道数不匹配,尾车冲突大,西进口通行效率低,所以恢复展宽车道为原出口道并未对西进口产生太大影响),通过平衡路口各方向车流通行需求,适当增加西进口绿信比,精细化全天配时。

优化效果
1.机非冲突、尾车冲突问题明显改善
通过增加一条西出口道,提高东往西方向尾车的清空能力,缓解西出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汇流冲突,特别是大型车辆与非机动车间的汇流冲突影响,提高过往车流通行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路口放行方式的调整,有效解决了各进口尾车冲突问题。



2.整体通行能力提高
经过相序、配时优化后,路口早晚高峰时期通行能力提升,早高峰东进口排队长度明显下降。高峰期各进口运行情况良好,均能一至二次排队通过。平峰期间,各个进口均能一次排队通过,在保证不影响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切实提高路口的安全系数。
表1 路口高峰通行能力对比表
案例小结
长江-嵩山路口作为重要交通节点,日常非机动车、机动车流量均较大,进出口道不匹配,不可避免出现尾车消散、时间不足、通过路口所需时间长的问题。单纯的相序、配时方案难以满足各方面需求时,不妨将目光从信号灯转向交通组织,或许“移”一下护栏就能轻松解决路口的机非冲突、尾车冲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