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
点评专家:姚健威
案例来源:番禺项目
关键词:行人过街效率、行人过街舒适度
行人到达信号控制路口的时间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在日常信号控制中一般会考虑已到达路口的行人等待时间,不会考虑未到达路口行人。本案例通过分析得出大部分行人到达路口规律,通过信号方案设计减少未到达路口行人等待时间,实属脑洞大开。
路口概况
番禺大道北与清河东路十字路口位于广州番禺区,路口东北侧的永旺梦乐城是番禺区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西北侧为广州地铁番禺广场站C、D出口,该站进出人流量较大,是附近居民前往广州市区的主要出行方式。
路口北侧与西侧均设有公交站点,多达42条公交线路停靠于此,加之永旺梦乐城商圈的影响,早晚高峰路口行人过街需求较大。
存在问题
- 北出口处行人放行次数少,等待间隔时间长
路口北进口处原设有提前掉头口,但因较多非机动车逆行穿插致使交通混乱而封闭,现北进口掉头车辆需由路口内掉头通过。
在目前轮放放行方式中,北出口处行人过街仅在东进口单放相位中放行。该路口高峰时段总周期均在196秒以上,行人在北出口处过街的等待时间高达153-178秒,行人过街体验差。
表1 路口配时方案(优化前)
- 放行相位设计不合理,闯灯现象严重
A、E相位中放行北出口处行人过街时,未放行东北角右转渠化行人过街。由于北出口处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较长,早高峰时不少市民为减少等待时间,闯红灯通过东进口右转渠化过街,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 行人等待时间过长
路口东北侧区政府东门(永旺梦乐城)站停靠的公交路线较多,人流量较大,从公交站出发前往地铁口的行人在到达路侧时,路口刚好运行A、H相位(非渠化行人过街相位),导致大量过街行人等待时间超过200秒,行人过街体验较差。
优化思路
早高峰时段,路口过街行人的主要需求是从路口东北侧前往路口西北侧的番禺广场地铁站出入口。
在细化分析路口东北侧过街行人后发现,行人大多由区政府东门(永旺梦乐城)站下车后过街前往番禺广场地铁站。
针对行人过街需求及路径,番禺交警大队与交通工程师采取调整路口放行相序、增加渠化行人过街次数,在减少行人等待时间、提高行人过街体验的同时兼顾车辆通行效率。
优化方案
1.保持总周期与右转车辆放行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修改路口放行相位,在北出口行人过街放行的H相位增加渠化行人过街放行,将渠化行人过街次数从2次提高至3次。
2.区政府东门(永旺梦乐城)站距离东进口右转渠化行人过街124米,高峰时段行人平均通过时间约90-110秒。
该站共停靠25条公交车线路,选取线路较多的南进口直行公交线路为基准,微调路口配时,将南进口放行的C相位与北出口行人放行的H相位之间保持在120秒左右,从而保障市民从公交站下车至番禺广场地铁站出入口能够顺利通行。
表2 路口配时方案(优化后)
优化效果
优化方案下发后,高峰时段行人过街等待次数减少,平均过街时间缩短,行人过街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表3 优化前后路口北侧行人过街平均过街时间对比
据现场调研,优化后高峰时段从区政府东门(永旺梦乐城)站下车的市民通过路口时间基本能保持在3分钟左右,相较于优化前的5-6分钟,通过路口时间降低40%以上,大大缩短了行人出行时间。
案例小结
本案例中“公交站-行人过街-地铁站”联动的优化思路,同样适用于人流方向较为固定的大中型路口(如公交站-写字楼、公交站-大型商场等)。
原方案中优先保障机动车通行效率,忽略渠化行人过街与进口道过街的连贯性,致使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过长,冲灯现象频发,产生较大安全隐患。面对此种情况,番禺交警大队与交通工程师在优化带有右转渠化的路口时,摒除了左转直行右转同时放行的惯性思维,针对路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长的问题,进行全面考虑后对路口放行方式进行调整,以优化市民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