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
点评专家:黄德枫
案例来源:南充信控中心
关键词:交通组织优化、精细化配时、车流量分化、双掉头口设置
很多交叉口在规划设计之初若对近远期流量预估存在错误或者流量出现动态变化后,路口的静态交通供给就很难满足实际的车流需求,从而引发新的交通拥堵问题。
本案例立足于现有的路口通行需求以及空间条件,精准把脉,对交叉口车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特别针对不同流向需求的掉头车辆量身打造了2个掉头口,解决了常规设计里面单个掉头口车流过于集中,在需要灯控的情况下影响路口整体通行效率的问题,比较具有借鉴价值。
路口概况
江东中路-桂清路T字路口位于南充市高坪区,是高坪区数个车流汇集节点之一。该路口北侧连接下中坝大桥,西侧为缤纷水岸湿地公园,南侧为保利商场与金融中心广场;附近多为学校与商业住宅区,有多条公交线路途经,人流密集,车辆众多。
江东中路为南北走向主干道,其北口为双向8车道(4条进口道、4条出口道)。桂清路为东西走向次要道路,共6车道(3条进口道、3条出口道)。
存在问题
1.早、晚高峰北进口左转掉头车辆需多次排队
白塔大桥下桥处至江东大道-桂清路路口道路全长1.2km,该路段全段由隔离护栏隔开且无掉头口。由北向南的车辆途径该路段,只能在江东大道-桂清路路口处掉头,导致大量车辆囤积。
早、晚高峰时期,江东大道车流量较大,该路口北进口仅有一条车道供车辆左转掉头使用,左转车辆排队一般长达450m-480m,常常出现车辆多次排队的现象,晚高峰时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2.相邻路口间距较短,车流回溢严重
江东大道-桂清路路口与江东大道-琴台西路路口间距较近,高峰时期主干道车流量较大,由于相邻路口间缺少协调控制,导致路口间经常出现回溢现象,驾乘者的出行体验感较差。
优化思路
针对路口车辆排队及回溢现象,南充交警与交通工程师首先对该路口的交通流量、路口特征及行车特性等信息进行科学调研,实地勘察路口现有车道空间资源,深入挖掘路口优化潜力,最终决定通过对路口进行微改造,调整北进口车道数量,设置路口间联动控制,从而减少车辆排队,缓解道路拥堵,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优化方案
1.交通组织改造
(1)偏移进口车道,分离左转、掉头车辆
为防止掉头车辆影响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向左拓展出一条左转车道,将部分左转车辆与调头车辆分离,缩短车辆排队长度。
(2)设置双掉头口,分化掉头车辆
经调查发现,掉头车辆主要流向是通过下中坝大桥的两条辅道分别前往高坪区中心城区与顺庆区。根据掉头车辆的不同需求,设置两个调头口,分化掉头车辆,提高掉头车辆通行效率,减少掉头车辆在路口堆积。
2.路口精细化配时,干线协调优化
(1)路口精细化配时
由于该路口车辆汇聚快,全天车流量变化较大,对路口方案进行精细化配时,设计方案全天共划分11个时段。
表1 路口配时方案图
(2)路段绿波协调控制
根据路口实际情况精细化配时方案,以江东大道-桂清路路口为节点路口,统一周期,将该路段7个路口设置联动控制,设计平峰、高峰绿波协调方案,从而快速疏散路段中车流并防止出现溢出现象。
优化效果
路口改造后,早晚高峰时期,北进口左转掉头平均排队长度由原来的450m缩短至120m,排队长度缩短了73.3%,排队车辆最多一次排队通过;南进口直行车辆排队长度由原来的240m缩短至80m,排队长度缩短了66.7%,路口再无回溢现象,车道利用率和路口的通行效率均得到提升。
同时,实施路口间绿波协调方案之后,平峰时期双向通行停车次数由7次减少至1次,优化率85%;高峰时期双向通行停车次数由7次减少至0次,优化率100%,路段整体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根据高德智慧交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路口改造前拥堵指数为1.30,改造后拥堵指数为1.17,整体下降9.71%;改造前车辆平均速度为40.15kmh,改造后车辆平均速度为44.29kmh,整体提升9.34%。
案例小结
本案例路口受到道路条件影响,存在车流汇聚速度快以及路口间距过短导致通行效率差和溢出等问题。南充交警与交通工程师通过交通组织改造与干线协调控制,使得排队车辆大幅减少,路口再无车辆溢出情况,有效缓解路口拥堵现状,进一步提升了市民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