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
点评专家:朱志威
案例来源:重庆北碚项目
关键词:短间距交叉口、相位差协调、搭接相位
短间距交叉口之间常发车辆排队过长回溢现象,此现象的产生常常是由于两个路口主要车流没有做好协调控制,使得多股车流积累而发生。本案例通过对两个路口进行相位调整、周期统一,精准协调主要的两股车流通行,控制路口之间的排队长度,达到了路口之间无积压,各向车流顺畅通行的效果,值得推广借鉴。
路口概况
区门诊路口、五路口均位于重庆北碚区天生路,天生路是老城区主要道路,且背靠西南大学,两个路口相距80米,非一机两岗路口。
天生路为双向六车道,北进口设有左转待行区;辽宁路为单向两车道,设有直行待行区;中山路为单向两车道;云泉路为双向两车道。高峰期间由于上下学、上下班车流集中,两路口之间回溢现象严重。
存在问题
两路口之间下行方向为三车道,直行车道为两车道,蓄车能力稍强;左转为一条车道,蓄车能力偏弱。区门诊路口左转车高峰流量为450pcu/h,左转车长期排队回溢至五路口,导致整个路口阻塞,扰乱路口通行秩序,对辽宁路直行车干扰严重,排队较长,形成打结现象。
优化思路
短距离交叉口的信号控制设计应将两个交叉口看成一个整体,理论上作为一个“异形”交叉口的功能。尤其是距离小于100m的交叉口,如本案例中的区门诊路口、五路口,应强化主路交叉口的车道通行能力,根据流量走向分析,搭接相位,做多向协调,腾空路口,解决路口车辆积压锁死问题,提高绿灯利用率。
优化方案
优化区门诊路口放行方案,调整路口放行相序,搭接一步直左相位,用以提前清空路口排队车辆,设置相位差,做多向协调。图4中A-B-C相位协调图5中A-B相位,协调主路天生路。图4中D-E相位协调图5中D-E-A相位,协调支路辽宁路。
根据流量重新划分时间段,调整总周期,分时段做全天协调。
表1 全天时段划分
优化效果
下发优化方案之后,经过早平晚不同时间段的观察情况来看,无论是排队长度、路口秩序、行车安全均取得不错效果,极大提高了车辆通过瓶颈路段的通行效率。
案例小结
本案例主要解决了短距离路口回溢问题,将路口蓄车量控制在可控范围,不超出“警戒水位”的核心是把握好左转车道的排队情况,进而搭接一步相位,缓解左转回溢现象。
短间距交叉口易成为路网中的瓶颈节点,节点拥堵扩散导致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需要尽可能降低短间距交叉口范围内的交通拥堵,提升交通转换效率。此类交叉路口信号控制需因地制宜,合理科学设置放行相位,统一周期,协调主要车流方向,重点是保证错位的路口不堵塞,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个方向的车流,不冲突,不滞留,腾空路口,道路才会畅通。